一套系统顶十人,智慧农业如何为大棚种植减人、增产、提质?

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中,温室大棚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。它有效打破了季节、气候对作物的限制,让农民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开展种植。但随着人工成本逐年上涨、农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,大棚管理的压力与日俱增。如何做到“少人干多事”“标准化种植”成为新一代农企的最大挑战。


此时,一种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生产方式——智慧农业系统,正在逐步改变着大棚种植的格局。


一、智慧农业系统能做什么?用一套系统代替多个工人


传统的大棚种植需要大量人工巡视、控制环境、记录数据,而智慧农业系统则能实现以下一体化功能:




  1. 环境实时采集:部署温湿度、光照、二氧化碳、土壤PH、EC等多种传感器,7×24小时不间断采集棚内数据。




  2. 自动设备控制:系统可联动灌溉、水肥、风机、加热、遮阳、补光等设备,自动执行控制策略。




  3. 种植全程可视化:作物生长曲线、用水用电记录、农事操作轨迹、人员管理都能在后台实时呈现。




  4. 智能预警系统:一旦环境参数超出阈值,系统会立即推送告警,管理者无需守棚也能第一时间响应。




  5. 远程操控功能:只需打开手机App,用户即可远程操作所有设备,无需到场管理。




  6. 数据记录与分析:生成自动化种植报告、病虫害防控档案、操作日志,形成可复用的标准模板。




通过这套系统,原本需要五六位管理员完成的工作,如今只需一人即可高效操作,真正实现“一人一棚”甚至“一人多棚”


二、谁在用?案例见证智慧系统的实际价值


案例一:浙江某农业公司番茄基地


原来管理30亩温室番茄需要6位工人,管理成本居高不下。部署智慧农业系统后,自动卷帘、温控、灌溉等实现联动控制,人工减少至2人,年节约成本超15万元。同时,番茄品质稳定,销路更广,利润翻倍。


案例二:安徽某草莓园区


通过部署智能补光和自动施肥系统,解决冬季光照不足与营养供给不均问题。采摘时间提前5天,草莓大小均匀、糖度稳定,成功对接高端生鲜渠道。


案例三:北京现代农业示范园


作为当地政府主推的智慧农业示范区,整个园区采用我方平台集中管理30栋玻璃温室。系统支持PC+APP统一控制,远程监管高效便捷,极大节省人员管理成本。


三、回报周期短、可扩展强、二次收益高


虽然智慧农业系统前期投入略高于传统设备,但其投资回报周期平均仅为6-10个月,随着园区规模扩大,单位成本更低,边际效益越发明显。


同时,平台可持续升级,支持接入AI视觉识别、农产品追溯系统、区块链质检等先进模块,帮助园区打造农业品牌,实现数据资产变现。


四、支持多种接入方式,轻松上手,随时扩展




  • 软硬件一体交付,安装部署便捷




  • 支持多种通信方式(WiFi、4G、NB-IoT)




  • 模块化系统结构,按需选择功能




  • 支持多角色管理,适合政府、园区、个人大棚使用




  • 提供后续维护、升级与农技顾问服务




五、智慧农业正在改写“种地”的定义


从“种得出”到“种得精”,从“靠经验”到“靠数据”,从“人力密集”到“自动运行”,这正是智慧农业系统赋予现代温室大棚的巨大变革。


这不只是技术上的进步,更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构。现在就迈出这一步,为你的大棚装上一个智能大脑,让每一分土地都高效产出,让每一位管理者都轻松掌控。


欢迎留言或联系团队,获取专属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,我们期待与您共创数字农业的新未来。

免费获取专属报价方案,请联系我们:
一套系统顶十人,智慧农业如何为大棚种植减人、增产、提质?联系方式